7月2日,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召开校外培训及托管机构安全与规范经营专题会议,全镇近20家相关机构负责人齐聚社区教育中心多功能教室,共同学习落实监管新要求,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织密安全网。

黄小兵:划清红线,筑牢安全与合规底线

镇社区教育中心主任黄小兵在会上明确了机构运营的刚性规定与安全责任:1.学科培训“零容忍”:严禁任何形式学科类培训(含线上),相关广告一律禁止发布。2.安全防线再压实:机构必须扛起安全主体责任,定期排查消防、建筑等隐患,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确保视频监控无死角、全运行。3.先审批后运营:严格按体育、科技、文广旅等部门要求完成审批登记,取得审核意见书、营业执照(或民非登记证),开通监管账户并完成课程上架、接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后,方可开展培训。审批完成前,不得新收费。4. 收费全程阳光化:学费必须通过全国平台收取与消课,禁止其他任何渠道收费。收费标准须公示,收费周期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总额不超过5000元。收费前须签订规范合同并出具票据。黄小兵还反复强调,机构必须全方位做好防火、防溺水、防中暑工作,严管危化品、学生接送车辆、水电燃气、校舍及食品卫生安全。他特别提醒,机构人员及家属必须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坚决保障学员人身安全与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郭振军:三个“到位”压实机构责任

镇分管领导郭振军进一步强调专项治理要求,对各机构负责人提出:1.思想认识到位:法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吃透政策,严防违规事件与安全事故。2.安全管理到位:交通、水电气消防、人身防护、食品、建筑安全等环节不容疏漏。3.底线思维到位:时刻绷紧依法保护未成年人之弦,高度警惕并主动化解涉校外培训负面舆情,严防不良社会影响。

本次会议清晰传递了刘桥镇对校外培训托管行业强监管、零容忍、护安全的明确信号。新规之下,合规运营与安全保障不再是选择题,而是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答题。唯有将安全责任铭刻于心,将规范经营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的校外空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清朗天空。

撰稿: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社区教育中心 朱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