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温馨浓厚的节日氛围,5月27日-28日,泰兴市黄桥镇各村(社区)纷纷开展端午节系列主题活动。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吴韩村活动现场,主持人刘瑶带领现场老党员、老干部、老退役军人、残疾人以及各民族青少年儿童,一起诵读文天祥、苏轼、李白《端午即事》《浣溪沙·端午》《江上吟》等中国传统优美诗词,让大家通过文字的韵律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文化与艺术的交融,在品味传统节日的意蕴中送出源源不断地祝福,将端午文化赓续绵延。
江堡村退休老教师吕炳春为孩子们讲述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江堡村本地独特的端午传统故事。大家认真聆听,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对端午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糯米、粽叶等材料整齐摆放,经验丰富的老人主动担当“老师”,现场示范包粽子的技巧。大家围在一起,相互学习、交流,折粽叶、填糯米、绑绳子,忙得不亦乐乎。尽管大家包出的粽子形状各异,但都饱含着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米巷社区的孩子们在社区志愿者的引导下,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心中的端午印象。彩纸铺陈,蜡笔挥洒,龙舟竞渡的激昂、粽叶飘香的温情、艾草菖蒲的清新跃然纸上。孩子们边画边听志愿者讲解端午节的文化符号,从五彩丝线到雄黄酒,从驱邪祈福到爱国情怀,每一笔涂鸦都承载着对传统习俗的认知与热爱。一幅幅童趣盎然的画作,不仅装点了活动现场,更让端午文化的种子悄然扎根于幼小心灵。
永丰社区妇联特邀 5 位包粽能手担任“非遗传承大使”。活动现场,银发老人与孩子们分组参与“粽艺大比拼”。此次比拼别具一格,每个小组在包粽子前,需先分享一段与端午节相关的家族故事或家风传承。小朋友们讲述着祖辈在端午时节教诲后人爱国、勤劳的故事,老人们也借此契机,将家族文化的火种传递给下一代。老人们耐心指导孩子折粽叶、填馅料、扎绳子,动作间尽显“亲子温情”。糯米与红枣交织的甜香弥漫四周,恰似代际间流淌的融融暖意。
南沙村志愿者提前一天购买红豆、蜜枣等食材,浸泡糯米、清洗粽叶。活动现场,村干部、志愿者纷纷撸起袖子,捋粽叶、装糯米、压平、扎绳子……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一筐筐粽子很快就成型了。村干部们带着热气腾腾的粽子前往五保户和留守儿童家中,为他们送上充满爱心的糯米粽,祝福“一老一小”端午节安康。
印家院村志愿者和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吃五黄等端午习俗,一个个端午习俗故事在交流中鲜活起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端午习俗中'五毒'指的是哪五种动物?"端午知识问答环节,大家踊跃举手抢答,现场气氛热烈。答对问题的村民还能获得香囊、咸鸭蛋等节日小礼品,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在游戏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在金溪社区,现场欢声笑语不断,经验丰富的老阿姨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折叶、填米、捆绳,大家互相学习,其乐融融。活动中,社区志愿者王小琴向大家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大家边包边听,不一会儿,一个个饱满诱人的粽子便堆满了桌子,有三角粽、四角粽,还有创意十足的“迷你粽”,展现了居民们的巧手匠心。
下一步,黄桥镇各村(社区)将持续深耕“一老一小”服务品牌,让文化传承与民生关怀如同端午的五彩丝线,紧密交织,共同编织出更加温暖、美好的幸福社区画卷。
撰稿:叶伯海、刁宏林、余娜、曹娟、韩莲、陈建霞、仲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