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泰兴市黄桥镇琴韵社区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将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民俗活动,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策划开展“粽香传理论 端午润童心”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浸润群众心田。
粽香传理,竞答润心。“全会精神我知道!”活动在火热的有奖竞答中拉开序幕。志愿者巧妙将三中全会精神编入趣味谜语,通过电视大屏滚动呈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有哪些?”孩子们紧盯屏幕,或凝神思考,或雀跃抢答。答对的孩童手捧龙舟模型、艾草香囊等奖品,笑靥如绽开的石榴花。8岁的戴乐乐高举《全会金句绘本》欢呼:“我要把‘共同富裕’的谜语带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现场欢声阵阵,理论知识随粽香悄然浸润心田。
粽情话新,巧喻明理。“粽叶要裹住糯米不散,就像发展框架要托稳民生基础。”琴韵社区理论宣讲员张惠手持粽子模型,在“粽情话发展”微课堂上展开生动阐释。粽叶象征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糯米寓意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红豆馅代表科技改革突破,粽绳则对应法治保障体系。孩子们边包粽子边聆听,当红豆沙填入糯米时,宣讲员同步讲解"扩大内需战略与消费升级"的关联,让抽象理论随指尖动作具象可感。
艾草寄愿,香囊承思。活动尾声的艾草香囊DIY区清香弥漫,孩子们将晒干的艾叶填入锦缎袋,又将印着“人民至上”“守正创新”等金句的檀木书签藏入其中。五年级的轩轩将香囊系在爷爷腰间:“艾草能驱蚊,金句能驱散思想‘小迷糊’!”志愿者们特意选用青蒿绿、赤豆红等传统五色丝线,让非遗技艺与红色理论在指尖交织。当百余个承载着理论温度的香囊悬挂成帘,宛如一条流动的“精神长河”,在端午风中轻诉家国情怀。
粽叶裹住赤子心,艾草摇曳理论情。黄桥镇琴韵社区以民俗为舟、以创新为桨,让党的声音随着粽香飘入千家万户。未来,琴韵社区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理论宣讲的融合路径,在扎紧“制度粽绳”、调好“民生馅料”的实践中,书写基层治理的鲜活篇章。
撰稿:李佩